河北切换
新闻
“十三五”我市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
05/25
09:31

    记者从5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三个努力建成”目标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民政各项事业发展,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区治理、养老服务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2015年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2020年每人每月733元,增长47%;农村低保标准由2015年每人每年3550元提高到2020年每人每年5736元,增长62%,5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20.21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70万人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扎实推进:2017年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与低保标准同步增长机制,按照低保标准的1.6倍、1.4倍和1.5倍,同步提高农村集中供养、农村分散供养和城市特困供养标准,2020年分别达到每人每年9180元、8040元和13200元;开展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活动,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逐一确定照料服务人,加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和服务监管;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5年来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9.45亿元,救助供养城乡特困人员157万人次。全面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建立主动发现、救助对象信息管理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临时救助工作机制,推动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不断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缓解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5年来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124万元,救助9万人次。社会救助基金会工作发展良好:2020年成立社会救助基金会16家,在全省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出台实施意见、率先全部完成市县两级基金会成立登记、率先制发资金支出办法、率先启动基金救助工作);目前已筹集社会捐赠资金500万元,累计救助特殊困难群众126户、152人,发放救助金72.39万元。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更加精准:出台低保家庭银行存款查询办法、低保核查实施细则等文件,通过系统核查、跨部门信息比对、入户抽查、购买服务核查等多种方式,救助对象精准核查、精准认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推动印发 《唐山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积极构建综合救助格局,不断提高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水平。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截至目前,第十二届“两委”换届已经结束,全市5480个村、644个社区全部落实100%换届、100%“一肩挑”, 实现了组织放心、党员认同、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指导村(居)严格贯彻落实“四议一行两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内容、程序和考评机制,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村(居)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推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基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街道、社区全部实现物委会全覆盖,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全面理顺,培树了一批典型示范社区。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有所养”能力。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努力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方位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先后建成750㎡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家,实现城市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建成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4个,覆盖50%以上的乡镇;全市有养老机构370家(其中公办72家、社会办298家)、床位3.58万张,星级养老机构达到158家;在2020年全省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绩效考核中,唐山被评为优秀等次(市级)。 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全市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5562个,其中登记注册2604个(社团773个、民办非企业1831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2958个;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19.55个,超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数据指标,市县两级全部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并投入运营。

    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县两级427家行业协会完成脱钩,推进品牌社会组织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检查,完善以诚信为重点的信息披露制度;推进社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培育3A级社会组织33家,4A级社会组织5家,5A级社会组织11家,评树品牌社会组织20家,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推动建立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为核心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服务建设,积极支持社工服务机构发展,全市注册社工机构46家,专业社会工作人才1.1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5478个、志愿者147.45万人。 加强社会事务管理,逐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全市婚姻登记处(中心)均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全覆盖,婚姻登记、录入合格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市44%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达到国家3A级标准。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及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016年以来,全市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597.70万人次,累积发放资金34744.88万元。不断加强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5年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671人次,护送返乡783人次,医疗救助404人次,安置44人,为271名长期滞留人员核查出身份并护送返乡;始终保持救助区无异味,救助率达100%,群众满意率98%以上。不断推进殡葬改革,落实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减免政策,火化遗体4万余具,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700万余元,全市火化率在全省靠前;我市14个县级行政区域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100%,目前已累计举办海葬活动22次,3450多具骨灰洒向大海;2020年全市11家殡仪馆火化和焚烧设备环保更新改造已100%完成。 用心用情服务,助力截瘫伤员活出精彩人生。

    积极探索20余项医疗护理新方法,将春节等节日的温暖送至床前,对现有资源合理利用、统筹规划,提升截瘫伤员的生活质量。多年来,截瘫伤员们把习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生活的动力,积极创作诗歌、参加朗诵大赛、各类演出和体育赛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下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市委“33458”工作思路,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作用,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