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切换
新闻
河北省医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13
01/15
15:15

医药产业是我省具有较强技术和产品优势的非资源型产业,在我省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药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抗生素原料药和中间体、维生素、生物生化药物以及现代化中药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等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医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共l85家,从业人员7635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l03.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53.1 2亿元,利润总额43.69亿元,利税总额58.47亿元,均居全国第8位;完成出口交货值68.28亿元,居全国第5位。我省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省,2008年总产量完成56.61万吨,占全国的49%,其中:青霉素工业盐产量1.97万吨,占全国的69%;维生素C产量5.16万吨,占全国的58%;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一ACA产量ll29吨,占全国的31%;出口量5.83万吨,占全国的24.50%。以上产品产量及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医药工业在全国形成了多项技术和产品优势:青霉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维生素C等产品技术工艺、产品成本及生产规模保持国内领先;华药集团在生物制药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方面获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石药集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药物左旋丁苯酞(恩必普)与美国等跨国医药公司签署了专利和市场许可;神威药业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中药注射液、软胶囊等现代中药产品生产企业;石家庄四药为全国产量最大的输液类产品单厂生产企业;神威药业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以岭医药的中药超微粉技术、石家庄四药的大输液内控质量标准等均居全国领先水平。但医药产业“存量调整慢、增量调整少”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存量调整方面,制药工业以青霉素类、维生素类和葡萄糖等大宗低附加值原料药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程度低,受国际市场周期性价格波动因素影响大。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所占比例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增量调整方面,近年来缺少大项目、大投资的拉动,固定资产增长缓慢。受企业自身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限制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创新药物产业化的步伐,导致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后移。

(二)面临形势。

医药类产品,特别是治疗性药品,总体上具有刚性需求的特点,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非治疗性药品如维生素类产品,饲料、食品添加剂类产品受国际经济萎缩影响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今年以来医药工业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此外,外省区青霉素类产品、维生素C和7一ACA等产品产能的急速扩张,将对我省主导产品造成严重冲击。

今后3--5年,医药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我省优势传统治疗性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输液类和现代中药制剂等产品,依靠企业品牌、质量和成本优势,在国内市场扩容中将占据有利地位;一批大型医药园区建设项目如华药新工业园、石药工业园、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安国中药产业园等陆续实施,将使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建设项目主要是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和中药材深加工项目为主,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我省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巩固化学原料药优势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通过资源重组与战略合作,促进医药企业整合;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产品链为纽带,按照园区化、集约化模式发展产业聚集区,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品牌和技术储备优势,将医药产业培育成为引领未来工业结构转型的战略支撑产业。

(二)基本原则。

1.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相结合。继续加大投入,加快重大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将技术、产品优势变为市场优势;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积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工艺单元集成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等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的产能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清洁生产。

2. 集聚发展与优化布局相结合。以医药主导产品、优势技术为基础,按照上下游产品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原则,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各类医药园区规划与配套,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水、电、汽供给和制药污水、固体废物处理及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综合考虑各地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环境容量现状,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3. 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相结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基本药物产品的生产成本,发挥品牌、质量和价格优势,提高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大产品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力度,积极开拓面向大众、各具特色的非处方药市场;大力开发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特色原料药与制剂产品、进口替代产品及国际化制剂产品,积极拓展医药高端市场。

4. 做强主业与拓宽领域相结合。以大型骨干企业优势资源为依托,在做强主业的同时进军相关领域,加快我省医药产业资源整合;以优势产品为主线,完善、延伸产品链,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关键技术为核心,鼓励制药企业向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农药、保健食品及药用包装材料、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拓展,发挥优势核心技术对相关产业的辐射、拉动作用。

(三)规划目标。

1. 总体目标: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到2013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亿元,为建成全国医药强省奠定基础。

2. 结构调整目标:到2011年,我省化学制药占全部医药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62%调整到55%,中药工业比重由32%提高到36%,医疗器械和生物生化制药的比重由6%提高到9%;原料药与制剂比由7:3调整到5:5;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产品与技术创新目标:一批重大自主创新药物产品项目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在现有半合成抗生素技术基础上,引进、开发新型母核并实现产业化;依托我省成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合成技术、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大力开发生物能源、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天然色素等绿色、环保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势主导产品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半合成抗生素的高产菌种、酶法工艺和维生素C一步发酵法等关键新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巩固技术、成本和市场优势;综合运用现代中药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中药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巩固、扩大我省中药注射液、软胶囊、超微粉胶囊、颗粒剂等制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优势地位。

4. 企业发展目标: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全力推进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建设,到2011年,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2家,到2013年力争达到200亿元,同时培育50~100亿元的医药企业4家。以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廊坊、张家口、承德及安国市为重点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各具特色的医药中小企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5. 国际竞争力目标:通过开展cGMP国际认证,改善提升企业软、硬件条件和管理理念,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11年,产品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19.34%提高到25%,其中面向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制剂产品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三、主要任务

(一)加速产业集聚。

抓紧实施华药集团迁建重组和新园区建设、石药重大创新药物产业化及药物制剂国际化基地两个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河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创新药物产业化、石家庄柏奇化工7一ANCA产业化和安国中药产业园、廊坊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战略重组与合作、社会融资和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力争2011年全部建成,并带动相关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到2013年,建设项目达到规模化生产,新增销售收入350亿元。

石家庄、安国两大医药产业基地和廊坊、张家口、承德、邯郸、邢台、衡水等医药产业相对集中地区,依据项目建设的需求,加快各类医药园区的建设,满足本地企业扩张和外来项目落户的需求。新建项目要充分考虑本地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现状,以创新药物产业化、技术改造和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建设项目为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园区对电力、蒸汽、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实行统一建设、社会化管理,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努力为企业创造完善的产业发展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二)优化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优势主导产品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的酶法7一 ACA、酶法阿莫西林、青霉素高产菌种等实现重大突破,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在现有半合成抗生素技术基础上,引进、开发7一ACCA、7一AVCA、7一ANCA、 GCLE和碳青霉烯类新型母核并实现产业化;依托我省成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手性药物合成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大力开发免疫抑制剂类、抗肿瘤类、心血管类、大剂量生物技术药物等特色原料药与制剂产品,其中目前在研、在建的重大创新药物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埃博霉素、丁苯肽输液、蔗糖凝胶、鲑鱼降钙素、拉米夫定、依班磷酸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药和首仿药实现产业化,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综合运用现代中药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优质中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质量再评价,提高中药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巩固、扩大我省中药注射液、软胶囊、超微粉胶囊、颗粒剂等制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优势地位。

(三)完善产业链条。

1.以半合成抗生素关键母核为主线,以现有企业产品、技术为依托,联合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大力发展相关医药中间体和下游高附加值抗生素原料药与制剂,提高面向高端市场的制剂产品比重,增强抗生素原料的自我消化和深加工能力。

2.以规范化药材生产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药材初加工与深加工,建立并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中成药生产技术改造与产品创新,全面提升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在规范化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山区、草原保护开发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药材种植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生产模式,逐步改变药材分散种植格局,保证中药材GAP规范的实施,提高中药材质量,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业规范化生产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3.促进医药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石家庄、安国等医药制造业集聚地区医药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依托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科研设施和技术力量,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的医药研发、孵化、中试平台和检测、咨询、信息等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拓宽发展领域。

充分利用我省制药工业优势技术如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用植物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等,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绿色环保的生物丁醇、L—乳酸、番茄红素、叶黄素等生物能源、生物新材料、保健食品等非药物产品,为企业和全省工业增加新的增长点。

(五)确保质量安全。

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堵塞管理漏洞,建立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快国际认证步伐,全面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加强质量标准的研究与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检测手段,提高药品安全性检查标准,鼓励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提升产品内在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六)实现清洁生产。

加强清洁生产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改变生产工艺,用生物法替代化学法,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减排;积极采用抗生素发酵废液处理新技术,结合医药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的二次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加快制订我省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地方标准,实现抗生素菌渣的经济、合理处置和资源综合利用。

四、政策措施

(一)贯彻落实国家医药产业政策。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建设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关于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和相关科技支撑、技术改造及生物产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促进我省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支持省内优质药品生产。

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编制和执行城市社区和新农合药品目录时,在同等条件下对我省医药优质产品予以倾斜;对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的药品,积极协助我省质量高、疗效好的药品申请单独定价。

(三)支持企业资源整合。

参照外省市做法,制定促进我省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政策。大力扶持省内制药企业之间盘活存量资源,支持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开展药品委托加工业务,促进企业整合;加快对外开发步伐,支持与省外、境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大集团建设。简化审批手续,下放管理权限,缩短审批时限,优化技术监督服务。

(四)加快制订我省抗生素茵渣无害化处理地方标准。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加快工作进度,及早出台我省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地方标准,省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以立项扶持。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基础上,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协作。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医药产业集中的设区市、扩权县(市),要制定实施意见,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医药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保证医药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产业调研,跟踪产业动态,把握产业趋势,制定并及时调整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函 〔2009〕71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