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切换
新闻
辛集市聚焦“强芯”工程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4
05/21
15:31

“四新”融合发力 应用场景升级

辛集市聚焦“强芯”工程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5月19日,参加2024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分会的院士、专家走进新品种选育展区,查看温热带异地选种的小麦长势情况。娄雅坤摄

在辛集市马兰农场展厅里的成熟“马兰1号”麦穗。娄雅坤摄

5月19日,2024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分会在河北省辛集市举行。娄雅坤摄

5月19日,工作人员正在测试麦田的光合效率。娄雅坤摄

又见垄上初落黄,万顷细波沁麦香。

小满时节,河北省辛集市迎来一场“国家级”小麦种业盛会,50多位来自全国小麦产业界的权威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种业振兴大计;千余名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企业代表“寻经觅宝”,探求现代农业田间管理模式新路径;150多个优质小麦品种同台“比武”,让种粮大户直呼过瘾……

2024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分会的成功举办,让辛集市马兰农场这片土地再次吸引众多关注目光,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的示范样板。

·依托展会平台,打造小麦种业创新高地

5月18日至20日,2024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分会在河北省辛集市举办。大会以“做强小麦种业 端稳中国饭碗”为主题,全面展示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现代农业模式,开展小麦“产学研用”多方合作交流,推进全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马兰小麦分会是“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延续的配套性会议,也是国内首次以小麦种业为主要内容的种业会议。大会由中国种子协会、河北省种子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种子协会小麦分会、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承办,设置了“1+3”内容架构(开幕式+小麦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展+小麦品种地展及“四新”模式展+小麦种业创新发展报告会),全面助力种业振兴和小麦种业创新发展。

在马兰农场西院,本次小麦分会专门设置了小麦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展,由“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事例、辛集特色农产品等展区组成。来自全国76家小麦种业企业、科研单位、肥料农药农资企业、农机装备企业、小麦加工企业等小麦种业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集中亮相,共同展示、交流最新成果。

在马兰农场东侧大田,设置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四新”融合超高产、小麦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等六大地展,来自全国的150个优质小麦品种在同一生长环境及管理条件下开展大比武,进一步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更好地服务农民“看麦选种”。

“我们想借种子大会这个机遇,和同行们互相学习,在今后的育种研发上能够兼顾不同类型,有所突破,为做强小麦产业出一份力。”参展商、河北乐土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庆学说。

·院士专家支招,助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5月19日举行的小麦种业创新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志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刘小京,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章瑞等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围绕“小麦种业创新与发展”这一核心,就小麦高产、育种单产提升、抗病性与绿色防控等内容,以及发挥小麦种子企业“链长”作用,为推进种业振兴出谋划策。

“我们反复强调,种业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头。从农业本身来讲,品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而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对于品种的要求,不仅要高产优质,还要抗病、广适。对提高小麦总体产量来讲,它是一个综合因素,涉及种业、栽培、质保,涉及企业和千家农户,只有通过综合改良,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介绍。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小麦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合作交流,整合资源,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小麦种业跨越式发展。

·做强小麦种业,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河北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小麦主产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0%左右。其中,良种对产量的贡献率超过43%,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进一步推动小麦品种升级改良对提升粮食产能意义重大。

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辛集市依托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进考团队的科研优势,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十多个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小麦育种历史长达近50年。目前,辛集市小麦繁种田22万亩,已建成“一核一场多基地、一带两翼促全域”的小麦种业发展空间格局,是国家小麦育种重大攻关单位。

作为“河北节水小麦之乡”,辛集市当地的优质节水小麦育繁推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辛集市马兰农场先后培育出11个“马兰系列”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品种不仅节水高产、优质强筋,还具有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等特点,极大满足了群众降成本、稳产量、增收益的需求。

截至目前,从辛集市马兰农场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已达33个,累计推广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和新疆等8个省份,向社会提供良种超过10亿公斤,品种累计应用面积4.2亿亩,增产节水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成为河北省节水小麦新优品种展示的窗口和重要辐射源。

·科技创新驱动,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光有良种还远远不够,应配以良法,创新农技推广模式,让更多的人学会“科学种田”,才能有效提升小麦产量。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郭进考发现,品种选择、地力条件、管理措施以及播种机械等都会造成小麦产量上的差异,粮食单产提升还有很大的潜力,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则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

于是,郭进考在辛集市马兰农场开辟了一块专门的展示田,开展不同播期、不同播量、不同管理方式下的小麦产量试验。如今,这块展示田也成为本次马兰小麦分会地展区域观摩人员必去的一个打卡点,大家在现场认真听、仔细看、大胆问,感受新技术管理模式下的小麦长势。

“新技术管理下种植的小麦整齐度特别高,参观之后真是收获不少,从前期的整地,再到播期、播量的把控,以及后续的浇水、用药,里边的学问多着呢,只有真正实践了才能看到差距。”沧州市肃宁县种粮大户郭国卿说。

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谷物精量播种机、等深无垄匀播机、农业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也在本次马兰小麦分会的新装备展区一一亮相,展区包含了耕地、播种、灌溉、收获、种子加工储藏、测试仪器及包装等近百件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智慧机械,突出展示了中国小麦全产业链的装备实力。

如果说建设“四新”模式现代农业展示基地是解决技术落地的基础,那么培养新农人则是实现技术落地的保障。在郭进考看来,只有让老百姓亲自选品种、看技术,让他们真正看到效果,农技推广就能实现“四两拨千斤”。所以他定期邀请农民朋友到马兰农场近距离观摩,帮助他们学会“科技种田”,把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为小麦单产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应用场景叠加,助力辛集“样板”推广

位于黄淮海平原腹地的辛集市,为进一步推动小麦品种升级改良,以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品种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农业强省、推进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新品种育、繁、推、服一体化示范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北方小麦繁种示范基地。

目前,辛集市已形成以河北大地种业公司等为代表的节水小麦育种扩繁产业集群,建立完备的新品种选育推广示范体系、种子生产管理体系、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种子加工储运体系及售后服务体系。成功选育小麦新品种60多个,审定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石兰”“石农”“马兰”系列节水、高产、优质、专用等多种类型小麦品种33个,已推广至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和新疆等8个省份,成为河北省节水小麦新优品种展示的窗口和重要辐射源。

其中,节水小麦专家郭进考育成品种“马兰6号”获评优质南方馒头小麦;品种“马兰1号”最高亩产863.76公斤,实现河北小麦育种历史性跨越,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在全省大力推广,2023年被列为全国小麦主推品种。

当前,以节水小麦种业为核心的辛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提升工程、华北现代节水农业科创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接下来,辛集市将继续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加大育种科研投入力度,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提升小麦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将辛集打造成北方节水小麦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小麦种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基地、小麦种业联农带农样板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