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思想之光,照亮壮阔征程;殷切嘱托,激发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11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本报今起推出“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全媒体特别报道,全景展现河北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火热实践和昂扬风貌。
7月29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充满深情、寄予厚望。
“河北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感情,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河北,特别是去年两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北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每到重要时期、每逢关键节点,总书记都为河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受灾地区、受灾群众,是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温暖的话语直抵人心,难忘的场景感人至深,燕赵儿女发自肺腑地感恩、崇敬、拥戴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每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省委都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谋划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两次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具体安排。
“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只要领会透了、把握准了就不会走弯路,只要执行坚决、落实到位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委、省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创新动力勃发奔涌,协同发展走深走实,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绿色转型成效明显,改革开放激发活力,救灾重建有力有效,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把党中央部署的改革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征程中,燕赵大地正呈现出万千气象、勃勃生机。
6月26日拍摄的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场景汇,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
移动抓枪式充电机器人和车辆搬运机器人,可实现“自动泊车+自动充电”全过程无人化;近零碳建筑里,多余电量会自动存储起来柔性调节电力供给;“北斗+室分地下空间导航”技术,帮司机在大规模地下停车场找到车位……
去年12月启动的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精心设计了雄安国际服务机器人、雄安地下空间安全应急技术应用、雄安国际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应用等10项大赛28个赛道,全国818家企业团队参赛。今年7月4日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28个一等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河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的重要要求,科学谋划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去年以来,我省出台《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对创新发展行动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进行系统部署;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组建318个科技特派团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河北不断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今年3月,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在氢冶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再获突破,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正式启动。2023年,河钢集团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开发新产品186个,其中18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1个产品替代进口。
科技创新,是国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
我省强力推进国企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今年前5个月省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107.08亿元,同比增长24.35%,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一方阵。今年以来,我省国企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制定或参与制定标准48项。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河北创下一个个“全国第一”:推动传统产业“智能进化”,工业设备上云率排名全国第一;以“特”制胜,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国第一……
——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河北发展迸发更多向“新”力。
共享工厂,点亮中小企业的“机器人梦想”。今年1月2日,唐山百川集团正式启动机器人共享工厂,成为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工厂。这里,能一站式满足企业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让入驻企业享受从产品创意到生产落地全产业链、全流程服务。
机器人是唐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领军行业。2023年,唐山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省64%,消防机器人、轨道交通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向“新”而行,燕赵大地创新气息正浓。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石家庄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在2023年跃上千亿量级。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去年以来,我省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布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
谋创新,河北的未来,一定更精彩。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大桥飞架,连通京冀。
蓝天白云、绿树碧波间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河北日报资料片)
6月28日10时18分,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跨河主桥拱肋最后一个节段精准落在预定位置,标志着厂通桥跨河主桥拱肋成功合龙。
桥这头,是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桥那头,是北京市通州区。预计今年9月,厂通桥将达到通车条件,成为京津冀“一小时通勤圈”的一条快捷新通道。
用协同的办法建一座协同的大桥。2022年12月9日开工后,在建设过程中,京冀双方联手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手续审批、方案制定等各种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河北抢抓机遇,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指明了方向。
今年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天津举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谋深入推进协同发展良策。
2023年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建立以来,“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
顶层设计助力破除体制藩篱,“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一步被打破,带来的是资源要素畅通流动。
6月16日,2024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招商对接会在廊坊举办,京津冀区域内外200多家汽车产业园区与整车、重点零部件及配套企业亮相。
2023年11月,京津冀首次联合绘制出协同发展的6条产业链图谱,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2条产业链。
在产业链图谱引导下,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加速聚合发展。河北与京津在政策准入、场景应用等方面互联互通,携手“共享一条路”“共造一辆车”;京津冀有关部门签订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技术攻关、联合招商、联合推动成果落地。
优势互补、握指成拳,协同发展气象万千——
河北去年以来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既带动了产业,又增加了就业;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2023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国考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京津水源上游流域水质越来越好;
同年,三地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越来越多京津老人在河北养老;
…………
京津冀发展的“势能之差”变为“动能之和”,转化成上扬的经济数据。
今年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10581.4亿元、3890.1亿元和1045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0%、5.3%和5.6%。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39家!全省环保绩效A级钢企数量全国第一。
新闻的背后,是河北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治本之策。
1月6日,德龙钢铁环保部工作人员在“五维一体环保管控中心”工作。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创A的精彩故事,不仅发生在钢铁行业。截至今年6月,河北创A企业总数达84家,其中焦化企业、水泥企业、平板玻璃企业、火电企业等占45家。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要求“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河北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57.6%,优良天数达245天。
——向绿而行,锚定“双碳”目标加快转型。
在承德,世界最大“超级充电宝”即将上新。
今年8月,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2号机组将投产发电。届时,电站年发电量将达66.1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
在邯郸,大手笔“公转铁”项目开工建设。
6月13日,总投资约7.6亿元的邯郸国际陆港“公转铁”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可连接京广、邯黄、邯长、邯济铁路,实现陆港与海港互动、钟摆式运输、一体化运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在张家口,大数据产业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2023年底,在张家口投运的服务器达到153万台,通用算力达到7600P。今年1至4月,这里的智能算力又猛增了11400P,用于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计算。
发展的“含绿量”越来越高。
河北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风电光伏装机总量、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都居全国前列。
——向美而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骨顶鸡在湖面嬉戏,白鹭在荷叶上翩翩起舞,凤头鸊鷉在追逐玩耍……前不久被认定为我省首批“鸟类天堂”的衡水湖湿地,日前迎来一批批前来观鸟的研学团。
5月3日,游客在衡水湖梅花岛上游玩。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摄
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北瞄准市场消费新趋势、新需求,培育研学游、露营游、微度假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2023年,旅游人数达到8.4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
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7月6日,石家庄市长安区,石钢工业遗址公园项目施工进入尾声。
2023年5月22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这是河北在全省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后的首个“双盲”评审项目。
“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技术标暗标,避免了评标专家打“人情分”“关系分”。2023年5月,河北在全国率先推行“双盲”评审改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全省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库新增经营主体40217家。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殷切期望:“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河北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讲求方式方法,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自去年起,河北连续两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传递出把优化营商环境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出成效的决心。
从招标投标环节推广开来,河北的营商环境改革在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等各个环节持续深化。
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率高于99%,打造智慧高效、惠企利民的“总客服”;在全国率先施行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速公路政策,进一步激活河北文旅市场;开展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一年多来,为企业办理信贷业务2.1万余笔……
河北积极谋划一批切口小、作用大、见效快的改革性举措,撬动了大变革,带来了大突破,开创了新局面。更多企业、资本正在用脚为河北投票,去年全省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700家。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河北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多瑙河畔,“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市”的故事仍在续写新篇。
今年4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勉励他们为中塞友谊作出新贡献。
目前,河钢塞钢的生产运营状况、技术指标等都达到钢厂成立以来最佳,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去年以来,河北港口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累计完成煤炭下水1.1亿吨,同比增长9.3%,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重组成立近两年来,河北港口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
开放,可以促改革,亦能促发展。
上半年,河北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9.7个百分点。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河北福嫂”真抢手!
6月26日,唐山市新城澜樾府小区一户业主家,月嫂杨桂英正给出生17天的宝宝做抚触。这是她今年服务的第6家业主,而她的服务订单已预约到了半年之后。
杨桂英今年47岁,来自玉田县一个小村庄,8年前还靠打零工为生,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后来,她参加了唐山市妇联和家政公司组织的免费培训,不久前,成为四星级“河北福嫂”,月工资超过1万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截至6月底,我省已培育五星级巾帼家政基地130个,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350名,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为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围绕就业促进工程,创建省级劳务品牌40个,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16.7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83.75%。
就业稳,收入就稳。我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1.7万人。同期,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9元,同比增长5.6%。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3,比一季度缩小0.06。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河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6月6日,在宁晋粮食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收割机正在作业。 河北日报通讯员谷昭威 摄
一粒粒粮食,能牵动多少人的关切?
6月13日,涿州市林家屯镇富民屯村,农机手们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驰骋,金黄色的麦粒很快装满车斗。歆农家庭农场负责人董红岩种植了2000亩小麦,亩均产量达605公斤,总收入比去年多了21.7万元。
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奶业、中央厨房、蔬菜、中药材、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工程。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761.98亿斤,在大灾之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今年上半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1.0%。目前,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在北京主要“菜篮子”产品供应地中名列第一。
一项项产业,能带来多少收益?
在旅游、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4大富民产业基础上,阜平县顾家台村打造了油牡丹种植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2023年,顾家台村集体收入达到10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80元增长到2023年底的22692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河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突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提出实施脱贫劳动力就业奖补、对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经营主体奖补。
一次次集采,能挤压多少药价“水分”?
2023年,京津冀三地开展药品集采117种,药价平均降幅42%。
医疗资源、服务下沉,再下沉。去年以来,我省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全覆盖,京津冀医联体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增至8个。
2024年时间过半,20项民生工程“大礼包”温暖人心。
情系“一老一小”,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36296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0.74%,全省135家机构(托位5414个)全部完成认定工作;织牢社会保障网,全省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季夏时节,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格外繁忙,柏油路上不时有施工车辆、人员穿梭。家家户户新盖的一层平房、二层小楼展现着村子的新面貌。
54岁的付继军一家,最近刚刚搬进建好的新房。经历去年洪灾,付继军家的老房子成为D级危房。今年春节前,付继军收到了租房安置费、农房保险理赔款等各项补偿共18万余元。
2023年汛期,河北遭遇特大暴雨洪灾。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5月11日拍摄的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保定市2000余名干部下沉到涿州一线。各地组织“建材大集”,为村民提供优质低价建材;财政资金预拨付、保险资金预赔付,让受灾群众吃下“定心丸”……
曾经的洪灾现场盖起了一座座新房,受灾群众在新的家园里安居乐业。
今年,河北将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截至6月底,除计划通过购房方式重建农户外,已有1.67万户主体封顶,占比94.6%。确保入冬前、力争9月底全面完成2.16万户农房恢复重建任务。
谋长远,河北加快推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483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38.5亿元,投资完成额居全国第一;对有度汛任务的374个在建水利工程,全部实行清单管理。
防汛救灾,是件“天大的事”,须担“天大的责”。
在去年史所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中,河北超前部署、果断决策扩面转移180万人,争分夺秒抢险救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为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今年1月,河北出台《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这一创制性立法,为防汛避险人员转移的职责、准备、时机、范围、规模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提供法治保障。
当前河北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以充分的准备、有力的行动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全省安全度汛。
…………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
河北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动作为、敢作善为、奋发有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燕赵大地展现勃勃生机!(河北日报记者 赵建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