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正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新风向。在刚刚结束的2013第十八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上,石家庄相关部门特意邀请新加坡华鼎集团董事长李良义讲解怎样用文化创意来促进旅游的发展,专家生动的演讲,震撼不少与会人士。其实,这也是河北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8.7%。而来自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几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在30%以上。相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0多个百分点。
“面对资源环境压力,河北经济转型命题已然提上日程,在绿色崛起的主基调下,文化产业正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河北省决策咨询中心主任胡冬原表示。
现状:
发展迷局 “重化工”模式式微
近来,河北备受“环境问题”的责难,在环保部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当中河北多个城市都榜上有名,随后,媒体又曝光了多起环境污染事件,一时间河北环保问题成了“众矢之的”。
事实上,环保问题凸显跟河北经济结构有关系,河北集中了中国10%的铁矿、油气资源和海盐产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国内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其中石化、建材、装备制造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河北依靠工业尤其重工业发展格局一直未有根本性的变化。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1315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235.4亿元,增长10.0%(重工业增长11.4%,轻工业增长11.1%。)。
不过在传统工业发展动力趋缓,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以往依靠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已经行不通,新的产业发展路子亟需探索。
解读:
京津辐射 为转型发展带来机遇
河北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于刃刚认为,河北经济转型的一个突破口就在于,通过加快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转型发展的机会似乎已经出现。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河北省地处京津辐射区,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而京津地区正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会为河北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介绍,北京建立起集贷款贴息、担保、引导基金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服务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而天津则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最快的特效与渲染集群系统、工业与工程设计“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河北方面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机遇,在8月下旬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上,会议指出,要强化与环渤海地区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河北既沿渤海、又环京津,这种区位特征决定了河北必须与环渤海地区、与京津经济圈协同发展。河北的发展必须放到环渤海地区、京津经济圈这个大局中考虑,在这个大局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突破点。
趋势:
经济换挡 文化产业成新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概念,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长期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河北省统计局人口社科处李树奇表示,2012年,河北省就实施了文化产业提速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全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各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在30%以上,相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0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底,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82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
河北省文化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全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不过专家们也说,河北虽是文化资源大省,但很多文化资源并未充分挖掘,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