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火车站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聚集、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
石家庄增加了都市区规划层次,明确了北跨发展策略,确定了“一河两岸三组团”组团式布局结构
绿色产业 生态城市 智慧发展 开放共赢
——招商引资开动城市发展“强力引擎”
合作与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国际资本和发展要素愈益配置到具有最佳投资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中,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已卓然崛起,京津冀第三极的地位凸显,成为深具活力和投资价值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主引擎,是填补产业短板、优化经济结构的主动力,也是石家庄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重要推动力,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儿所在。
一年一度的石家庄投资合作洽谈会将于明天拉开帷幕,围绕“绿色产业,生态城市,智慧发展,开放共赢”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容的胸怀,招引更高、更新、更优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实现“引资、引智、引技”全面融合,加速推进石家庄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步伐。
优化结构 强化载体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引领经济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将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动力,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完成物联网开发应用工程、通信网络设备产业化工程、软件与信息服务推广、生物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半导体照明产业化示范工程、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壮大工程、高端智能装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工程”,打造抗生素产业链、现代中药产业链、青霉素产业链、维生素产业链、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链、平板显示及液晶材料产业链、能源及节能电子产业链、卫星导航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链”;以技术改造、品牌战略、集聚发展为重点,高起点、大规模改造提升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服务兴市”战略,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旅游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华北重要服务外包生产基地和区域总部经济聚集区、环渤海地区会展名城。
在生物医药、循环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方面,重点引进以下方面的合作项目:
医药产业——做强化学制药、现代中药、新兴药物制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做大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新型生物产业。
循环化工产业——推进现代循环化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碳化学基地,积极培育以医药中间体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基地。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产业基地、轨道交通运输装备、煤矿装备、整车及配套产品、新兴能源设备和其它关键装备。
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壮大卫星导航、太阳能电池、节能和电力电子、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集成电路等新的增长点,做大做强通信、半导体照明、电子材料、卫星导航、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围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大纺织行业高技术化改造力度,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现代服务产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活跃提升家庭服务业、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倾力打造会展、旅游等服务业品牌。
重点园区崛起区域经济增长极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市各级开发区规模迅速扩大,开发区的项目发展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项目吸纳能力逐渐增强,成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带动力量。
目前,石家庄初步形成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核支撑和14个省级开发区遍地开花的可喜局面,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基本实现县市全覆盖,为石家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以科技服务业为先导,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精密装备三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创新型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区,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轻工食品产业集群和战略新兴材料产业集群。
为让产业园区成为企业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重要载体,在聚集中实现技术提升、品牌塑造,石家庄市还积极推进了元氏闽商工业园、行唐台湾创新产业园、韩国生活消费品精品园等一大批具有国别、地区特征的“园中园”,打造特色、精品、创新示范的“钻石型”园区,形成吸引投资的开放高地。
石家庄市大力开展引资、引技、引智等活动,实施“跨五超百冲千”工程,加速打造一批业务收入跨500亿、超百亿、冲千亿的“企业航母”;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高新区、经开区、循环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南部工业区发展,把园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型产业的先导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工业化与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功能区。
科学规划 协调发展 打造城市生态格局
中东西互联互动协调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石家庄因地制宜,强力推动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加速全市“四化”进程,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并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要素辐射,加强与京津的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园区共建、资源共享,不断拓展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
市委、市政府鼓励中、东、西不同区域的有关县(市)、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实现“中部隆起、东部突破、西部加快发展”。
中部主城区、组团县(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领跑”全市发展。
东部地区包括9县(市),基本属于平原地区,现有的产业布局和区域自然禀赋较好,以“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为主攻方向,以工业聚集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实现东部“突破”。
西部5县(区)是山区,重点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突出生态屏障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富民强县步伐。
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各大板块互联互动、协调发展,三大区域均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打造“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生态格局
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准的石家庄未来十年城市总体规划,展现了一幅跨过滹沱河发展的城市蓝图。
这是石家庄市大手笔、高起点进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未来十年,石家庄增加了都市区规划层次,明确了北跨发展策略,确定了“一河两岸三组团”组团式布局结构。“一河”,即滹沱河;“两岸”,指滹沱河南岸的老城区和东部产业区,以及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区;“三组团”,则是指围绕在我市周边的鹿泉市、栾城县和藁城市。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划定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切实保护生态敏感资源;重点推进西部太行山生态绿色屏障区、都市区和东部平原地区生态恢复与治理,沿滹沱河、磁河、郜河、沙河两侧建设林带,“三区、四带”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在都市区提出了“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生态格局,建设400平方公里西部山前生态休闲带、实施“一河两环”水景工程、330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协调区、8条生态廊道等,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在中心城区,确定了“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绿地系统布局原则和人均12平方米公园绿地的目标,体现绿地的生态与游憩功能。
同时,我市还将加快完善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一个城市中心,两个副中心,八个片区中心,52个居住区级中心。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石家庄市投资促进局以城市环境质量上水平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为出发点,把改善“两个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探索节能环保新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举措实施“绿色招商”。按照“引资、引智、引技”三位一体的招商思路,更多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绿色”项目,正在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生态名片”。
创新机制 引凤筑巢 实现城市智慧发展
探索“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石家庄是一个新兴的省会城市,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为保障和推进“四化同步”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借鉴其他试验区的先进经验,我市围绕政策设计、制度创新,研究编制了《石家庄市“四化同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新型工业化。按照做实对标、做强龙头、做活民营的要求,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提高工业的整体水平。
新型城镇化。推动主城区外延,拓展城市空间。提速县城和特色镇建设,促进县城扩容升级,支持平山、晋州、新乐等县(市)向中等城市迈进。有序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积极探索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信息化。推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电子商务发展、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农业现代化。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通过改革攻坚,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矛盾,以改革激发动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探索一条以改革为统领的科学发展之路,走出一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
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
近年来,石家庄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吸引外地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市就业、创业。依托各类重大人才开发工程,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载体,构建定位明确、重点突出、衔接紧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引进为主,引进一批在海外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产业调整优化紧密相关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在对外开展合作的同时,石家庄市整合企业的科研需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发布项目的形式吸引高端研究人员为科研攻关提供智力协助。
围绕石家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石家庄市计划到2020年,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网络、现代服务业、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领域,分别建成30个、20个、10个市、省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资助力度,建立与项目捆绑的财政引进人才专项资金,争取更多国际和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资源落户石家庄,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集聚搭建平台,形成“人才-团队-项目-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模式。
优化环境 引大引强 实现开放互利共赢
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发展强引擎
石家庄市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力度。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做到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保持项目建设强大后劲。
在今年计划开工的12项省管重点建设项目中,来自世界、中国500强的项目就占了“半壁江山”,总投资达248亿元。未来,我市还将把高新区以及生物医药基地、循环化工园区等五大工业集聚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金凤凰”,使之成为带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优化环境打造投资洼地
近两年,我市切中发展环境的“命门之穴”,以钢铁般的意志把“效能革命”持续推向深入,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资本最为向往的地方,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
首当其冲的行政审批效能改革,书写下了优化发展环境的“序言”。持续“瘦身”提速之后,石家庄行政审批实现了大提速。2011年至2012年底,市级321项行政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168项,削减率达47.7%;今年,行政审批事项减为100项。
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扶持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放宽市场准入,制定出台各类支持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以及金融发展的政策,对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支持领域和行业给予财政税收、资金扶持、融资担保以及土地、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
作为“投资者之家”,石家庄市投资促进局积极开展各类投资促进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谋划包装项目等各类专业服务和深度的投资促进服务,倾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投资环境。
未来,石家庄市投资促进局仍将秉承“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卓有成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内外资、开发区(园区)管理、经济技术合作和区域协作,重点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深度专业化服务,建设引领创新、产业聚集的开发区(园区),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各种发展要素,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重要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带动者,促进全市与国际、国内重要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