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廊坊开发区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厂区、优化资源配置,成功推动“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化,一批现代化产业园与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为区域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位于廊坊开发区的中电新源(廊坊)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模块化变电站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中电新源项目所在地原为开发区一家设备公司旧址,因企业业务调整,厂区闲置多年沦为低效用地。2019年,在开发区管委会的精准对接与服务下,来自北京的中电新源成功收购该地块及厂房资产,通过针对性改造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重点研发生产模块化变电站等高端电气设备。如今,这里的产品实现电气设备高度智能化、集成化,企业业务持续扩张,成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样本,也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中“腾笼换鸟”的鲜活实践。

走进廊坊开发区联东U谷产业园,曾经闲置多年的老旧厂房已完成“华丽转身”。2018年,廊坊开发区引入国内专业产业服务和园区运营商联东U谷,历经几年建设,原有的破旧车间被改造成配套完善的标准化厂房、研发办公区、科技孵化产业楼。凭借对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该园区成功引入观典防务无人机、安工智慧消防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高新企业,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出产业生机。
刚刚竣工的中棉集团智慧供应链结算中心项目,同样是实现低效用地“重生”,产业能级提升的典型案例。该项目选址于开发区一处曾因产业升级滞后而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通过重新规划设计,顺利建成集智能仓储、冷链物流、数字化管理于一体的供应链枢纽,为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低效用地再开发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量身定制”。廊坊开发区为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持续优化“市场片”服务机制,组建专项工作组上门对接企业需求,将规划调整、手续办理等流程由“被动审批”转为“主动服务”。同时,强化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针对基础设施配套等难点问题提前介入,坚决为项目扫清障碍。
廊坊开发区将继续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深挖存量土地潜力,既要让闲置资源“活”起来,更要让优质项目“落得下、发展好”。开发区将围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梳理、盘活更多低效用地,打造特色产业园,持续为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拓展宝贵空间。